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校武装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武装部 >> 正文

“两征两退”征兵,7点干货建议。

2020年12月27日 13:01  点击:[]

12月22日至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于在京举行,大会将审议《兵役法》修订草案。目前,关于《兵役法》修订的内容网上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一年两征两退”改革;二是改国防生制度为直招军官制度;三是废除士官制度,确立军士制度;四是废除自主择业制度,确立逐月领取退役金制度。

士兵队伍是军队基础,兵役征集是士兵源头。

笔者作为国动系统基层的县级人武部文职人员,是末端执行者,因此更为关心 “一年两征两退”兵役征集制度改革。

首先说说“一年两征两退”改革的好处:

一是在保持部队战斗力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能有效防止因兵员“大进大出”造成战斗力“缓升陡降”;

二是在提高兵员征集质量方面,能有效防止因“工作实习错过征兵宣传”“毕业待业身心颓废”造成兵员数量和质量打折扣,提升大学生征集“含金量”;

三是在改进兵员征集方式方面,能有效破解“部队想征的征不到、部队想退的退不了”的现状,还能有效避免“兵贩子横行”“微腐败滋生”等问题。

但同时“一年两征两退”改革轰然而至,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2021年实行“一年两次征兵”,上下半年征兵任务数对半分。

对绝大多数军分区或县级人武部来说,本土辖区无高校、优待政策无高招,再加上2020年秋季征兵工作 “用力过大、收网过猛”,导致春季征兵没有大学新生兵源,完成任务的压力很大。

下面,就《兵役法》的“一年两征两退”改革谈谈几句心里话。

拒绝一枝独秀,配套政策法规急需完善。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瞄准了“出口”的问题,《兵役法》对准了“入口”的矛盾,现在急需完善细则。

因此,《国防动员法》《军官法》《预备役人员法》《征兵工作条例》《军人优待抚恤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等法律法规也需要精准衔接,包括对文职人员制度作出进一步明确界定,确保政策落地。

这就急需从提高全社会军人尊崇度上集智攻关,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尽快出台一批衔接“兵役征集与退役”、配套“服现役与预备役”的政策制度,推动兵役征集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化,征集更多高素质兵员。

拒绝临时抽组,地方征兵机构急需常设。

实行“一年两征两退”,征兵工作周期性更长、政策性更强、业务学习更忙。

当前,笔者感到征兵办“忙一季闲一年”“草台班子,临时凑角”等问题凸显。

《征兵工作条例》第7条明确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兵役机关和公安、卫生及其他有关部门组成征兵办公室”。

以笔者所在县级人武部征兵办为例,长期以来,征兵体检、政审所对应的地方卫生健康局、公安局等单位时,工作人员临时抽、业务法规临时学,地方成员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争功诿过的现象层出不穷。

改革后,将面临“春秋两季抓征兵,冬夏两季抓民兵”的现实,长此以往,“既发文,又捞人”的人武部将不堪重负,“5+2”“白+黑”“夜总会”的现象将更加突出。

因此应将各级征兵办由临时改为常设,落实政府行政编制,以便于长期开展工作、有效履行职责。

拒绝懒散拖沓,高校征兵站急需激活。

今后,重点兵员由大学新生、在校生和毕业生组成,高校毫无疑问地成为征兵主战场。然而,自201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设立征兵工作站以来,绝大多数只挂牌子没有编制,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心浮气躁,感觉工作周期长、短期难见成效,对兵役登记、征兵宣传、网上预征、体检政审、复学政策、优待兑现等工作研究不深、落实不力、推动不快,很难适应“一年两征两退”的节奏。

因此,建议把高校武装部或征兵办单独设立,给予其征兵基础经费和奖励经费,并在招生就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优待,确保高校征兵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拒绝囫囵吞枣,征集对象急需精准。

春季征兵,其征兵宣传和体检政考阶段,恰好是高校组织毕业实习前,缩短了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从校门进营门的空窗期,能征集更多大学毕业生入伍参军;秋季征兵,虽能大量征集当年高考录取大学新生入伍,但无法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入伍。

原因在于,上半年学期结束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要离校实习,有的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并且开始缴纳社保,到9月份征兵时参军意愿普遍较低,大学毕业生的征集比例也因此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春季应以当年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也可征集符合条件的历届大学毕业生;秋季应以当年参加高考并录取的大学新生为主,也可征集往届或应届大学和高中毕业生。

拒绝闭门造车,征集方式急需改进。

登记要增速扩容。当前,网上兵役登记、应征报名只能在全国征兵网进行,受人工、带宽等多种因素制约,十分不方便,应该尽快在人口户籍管理、高校学籍管理、个人征信管理、支付宝(微信)等系统中增加登记端口,这样既方便广大适龄青年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进行登记报名,又可提高适龄青年的自主登记率和报名率。

征兵宣传要持续发力。要针春秋两季不同的征集主体,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传媒,影院商场、公交地铁等多种场合,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组织长期不间断的依法服役和征兵政策宣传,通过长时间渗透宣传,进一步强化征兵宣传的实效性。

体检政考要定人定点。要联合地方卫健、公安等部门,依托县(市、区)公立医院常设征兵“体检站”,依托乡(镇、街道)派出所常设征兵“政考点”,并严格落实对征兵体检、政考机构及人员的定期检查、业务培训、审核准入、考评淘汰和公开公示等五项制度。

拒绝不管不问,违法行为急需关注

近年来,对个别青年“硬抵抗”,即拒服兵役的,普遍大张旗鼓、惩处严格。但是,很多“软抵抗”——不参加兵役登记、也不报名应征的适龄青年——竟然不管不问。这样显然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应该。

因此,要细化拒不兵役登记、逃避征集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和措施,解决目前的问题定性不细、处罚措施较轻、违法成本过低和震慑作用不强等问题。

比如,可以规定对不兵役登记、逃避征集、拒不履行兵役义务的适龄青年,限制其参加高校招生、国家公务员考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甚至出国出境审批,并降低个人征信、芝麻分等,以此强化公民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意识和行为。

拒绝自说自话,国防教育急需盘活

面对大学生征集比例逐年提高、“五率”考评越来越严的新形势,普遍存在征集高学历兵员难尤其是征集大学毕业生难的问题,兵役机关不得不为了追求从“90.9%”到“91.0%”的“进步”,投入大量人才物力组织各类宣传活动,结果钱进了广告公司的腰包,征集效果提升并不显著:表面上看大学生报名青年大幅提升,征集新兵学历逐年提高,实则近一半大学生为当年参加高考被录取的大学新兵,实际上是高中毕业生;而其中以大专等二本以下毕业生为主,一本新生凤毛麟角,一本以上毕业生基本只能听到而看不到。

与征兵机构热热闹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民国防教育冷冷清清,大部分单位国防教育搞不清楚到底归地方宣传部门还是兵役机关政治工作部门主要推动,靠“纸上文章”出名挂号,靠“标新立异”取得疗效,一时间各种无人机、H5、互联网+、国防小镇粉墨登场,甚嚣尘上,实际上只是“雨过地皮湿”,运动式的教育根本未能起到普及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激发崇军尚武热情的应有作用。

“国无防不立,民无妨不安。”国防观念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国防教育事关国家重大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上一条:参军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战区你了解吗?

下一条:2021年襄阳大学生征兵开始了!合格者将在明年三月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