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活中,你是否常常在深夜还对着电脑屏幕赶作业,或是抱着手机沉浸在娱乐的世界里难以自拔?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睡眠不仅是人体恢复精力的重要方式,更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值此之际,为我们敲响了关注睡眠健康的警钟,呼吁大家重视睡眠健康,改善睡眠质量。
一、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身体机能的隐形守护者,睡眠绝非仅仅是简单的闭眼休息,它实则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与调节的关键时段。在深度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助力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抵御各类疾病的侵袭。与此同时,大脑也在积极地巩固记忆,清理代谢废物,为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可以说,优质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石,对于正处在成长和学习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二、睡眠不足的危害来源
在大学校园里,熬夜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会暨全国睡眠障碍筛查工作发布会于16日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7.18小时。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女性(51.1%)高于男性(45.9%),00后(18—24岁年龄组)最低,为24.6%。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
1.损害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约30%,内分泌失调,易生病、长痘、有黑眼圈。
2.影响学习效率:睡眠不足会使大脑休息不足,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思维力下降,成绩平均低10分左右。
3.引发情绪问题:睡眠不足使得大脑杏仁核活跃,情绪调节差,易烦躁、焦虑、抑郁,抗压能力降低。
4.增加安全风险:身体反应慢,在校园活动中易出意外,危害大学生身体健康。
三、睡眠小技巧
1.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周末也不要相差太多。比如,每天晚上11点前上床,早上7点左右起床。身体有了固定的生物钟,入睡会更容易。
2.打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卧室是睡眠的理想场所。睡前把手机放在离床较远的地方,减少电子设备的干扰。也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降低外部因素的干扰。
3.合理规划学习娱乐:提前制定每日任务清单,把学习、社团、娱乐时间安排好,避免因拖延导致熬夜赶任务,保证按时上床休息。
4.避免睡前刺激:睡前不喝咖啡、茶这类含咖啡因的饮品,也不要看刺激性强的影视剧、玩激烈的电子游戏,防止大脑过度兴奋。
5.适度运动锻炼:下午或傍晚进行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助眠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但别在临近睡觉前剧烈运动。
6.进行放松活动:睡前做简单拉伸、冥想或深呼吸,缓解身体和精神的紧张,放空思绪,为入睡做好准备。
每一个报复性熬夜的人,也许都是真正认真生活的人。熬夜的人,最终都是为了寻找自我。只有真正理解自己为什么熬夜,才能停止熬夜。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银川心灵加油站(ID:gh_4b7d10ffc58b)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DKY4KEGB0tuYUWAs3Tr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