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12月:
百度「抑郁」相关贴吧累计发帖2700万; 这些数据的背后 ,反映出的不仅是国民对抑郁症关注度的提高,也存在患者疾病教育不充分,病耻感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匮乏、地域分布不均等问题。
1.抑郁症的现状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符合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有显著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发作期间症状缓解。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障碍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常常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及疲乏感。
全球预计超过3亿人患抑郁症 2.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55-74岁的男性抑郁症患病率超过5.5%,55-74岁的女性抑郁症患病率超过7.5%。60-64岁女性为高危人群,发病率接近8%;
2.关于抑郁症患者中国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 · 精神病学》发表研究文章,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进行了报告。
女性患者占据了总患者数的六成以上,除此之外,女性患者在通过身边亲友、病友社群、各种社交渠道上分享和主动寻求治疗的意愿也比男性患者高。
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中,有近一半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包括印度和中国。
一项针对中国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除内蒙、新疆等地无数据外,陕西、甘肃、福建等地区的重度抑郁患者占比最高,江苏、上海等地重度抑郁患者占比相对较少。此外,该研究数据还显示,四川地区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占比较高,而山东、江苏和黑龙江等地患有抑郁症状的人群占比相对较低。 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发病率在23.8%
根据抑郁研究所用户调研问卷反馈,超过90%的患者在被确诊时的感受集中在「释然淡定」,「难以接受」和「积极面对」三类。
抑郁症单次病程持续时长6-15个月
根据抑郁研究所用户调研问卷反馈,过半患者平均月花销在500元以下。
研究已经证明,贫穷是抑郁症等一大诱因,贫困使人抑郁,抑郁也使人贫困,二者交互作用,导致精神障碍与孤立。接受社会救济的人群中,抑郁症比例是总人口患病率的三倍。
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重度抑郁障碍误诊率高达65.9%,总体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
精神疾病导致自杀人数占总自杀数1/3
超过46%的自杀身亡者死时都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见的则是抑郁症。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是绝大多数自杀的原因。
4.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抑郁症目前主要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或是物理治疗。由于近年抗抑郁药的发展,不同药物间有相互作用问题,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尤为重要。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为60%~80%。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
心理治疗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可单独使用,尤其适用于不愿意或者不能采用药物治疗或电抽搐治疗的患者。
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心理治疗(IPT),辩证行为疗法(DBT),正念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其他治疗:运动、阅读、艺术治疗(包括绘画、戏剧、音乐等)
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大约20%的患者在长期追访中显示疗效不佳。物理治疗因其自身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传统ECT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有拒食、自杀等紧急情况。
MECT(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来治疗。
人工智能(AI)
这项研究结合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表情和语言诊断一个人是否患了抑郁症。 5.精神医学服务市场分析
非公立精神医院近五年成立数激增
2002年,成立数量首次突破个位数,成立注册了13家; 此后,开始逐年递增,其中尤以2018年为最多,年新增注册数量达到393家。截至2019年6月28日统计,年内注册成立数为201。除医院外,国内也存在一些致力于抑郁症防治及知识普及的公益组织,如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郁金香志愿者阳光会,渡过平台等。 中低收入国家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
2014年,中国约有2.3万名精神科医生——每10万人中有1.7名,而俄罗斯和美国每10万人中分别有11到12名精神科医生。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增速远不及患者增速
政府、单位、家庭等都有“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活动”的义务和责任。 “要在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同期国际上已经把“人人享有精神健康”纳入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内部分医院新政策
对精神科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没有创收比,药占比,医生收入不直接与科室收入挂钩,而是和周转率,服务量有关,工资待遇处于中间档位。下一步计划将精神科医生的收入绩效与疾病难度系数相关联——真正帮助医院实现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分级诊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精神人文关怀的“阳光医院”
精神心理科的联络会诊与转诊
社区、基层配备受过一定训练,能够识别常见心理问题的医生,各三级医院医生则需要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可初步帮助解决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专科医院主要注重顽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真正大型的精神专科医院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回归到大医学概念,例如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进入社区或二级康复医院。
建立完备的精神健康社区管理体系在未来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中,应当建立完备的精神健康社区管理体系,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个案管理系统,在社区中,每一个有精神问题的患者都可以得到个性化的管理和支持方案,根据每一个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制定治疗、护理、康复计划,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