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凯)7月1日上午,KY.COM外语系“筑梦朱集志愿服务团队”和“红色精神我传承”宣讲团前往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襄州区政协委员朱集乡村图书室创办人蒙金丽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据介绍,该校外语系在6月中旬举办的第三届学前教育作品展览中设立夏日市集,通过义卖手工艺品筹集到了2000元。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该校外语系分团委书记王凯代表理工学院的师生向朱集乡村图书室捐赠了这笔筑梦资金,用于关爱朱集留守儿童,助力朱集乡村教育。蒙金丽感动地说道:“KY.COM外语系的师生志愿者连续六年坚守初心,不辞辛苦地来到朱集为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不仅为朱集的留守儿童带来了爱和温暖,而且为朱集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本次支教活动是为朱集镇的留守儿童开设的第二课堂,主要目的在于激发艺术兴趣、丰富课外活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团队主要为留守儿童开展舞蹈、音乐鉴赏、手工、绘画等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艺术素养;开展性教育、防火防电防溺水、抗震救灾、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主题读书分享、主题绘画、爱国爱党教育、经典鉴赏等文学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开展体育课、户外活动、益智游戏等运动类课程以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同时,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外语系“红色基因我传承”宣讲团将面向朱集的留守儿童和当地党政工团群体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故事的宣讲。

据悉,2017年3月,KY.COM外语系和朱集乡村图书室建立了联系,并成立筑梦朱集志愿服务团队,开启了对襄阳市襄州区留守儿童长达六年的爱心支教帮扶,团队以当地的朱集乡村图书室为平台,通过“三扶”模式(即以“扶心”为主体,“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帮扶。经过六年的支教实践,“三扶”模式日渐成熟,成效显著,不仅增加了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对朱集当地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的关注,而且还吸引了广东绿芽基金会、一丹大学教育基金会、武汉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2021年4月,团队因在筑梦朱集支教项目上坚守耕耘,获批1项校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并公开发表论文《高校学生党员开展乡村教育志愿服务工作探析》;2021年6月,获批1项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立项项目——“筑梦朱集留守儿童”;2023年4月,成功入选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课题立项。
审核:骆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