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媒系 周瑞)2月28日下午5点半,周瑞老师的2018级《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线上学习刚刚结束;下午6点,她在线上用QQ为学生答疑、收集学生笔记、布置作业;晚上7点,她关上电脑,离开工作了5个多小时的电脑桌。
这是艺术与传媒系疫情期教师线上教学的基本状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这样,艺术与传媒系的其他专业也是这样。大家统一的感觉是,如果平时线下教学忙,那么现在线上时间长。如果随便问老师们,现在你在干什么,都会说:“如果不在线上教学,就是在线上备课”。“在线上”,这是每一位老师的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写照。
1月30日,艺术与传媒系接到学校《关于防控新型肺炎期间调整2019-2020下学期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系部领导班子立即研究、贯彻、落实学校通知精神,迅速出台了系里文件,网传到每一位老师。
同时安排教学秘书迅速统计课程数,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选择优势教学资源,做好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线上课程平台挑选、审核、汇总(21门课程),指导教师们通过平台现场直播网课学习线上平台使用方法(我系选用了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网三个平台),审核一课一案(审核程序,教师自编,教研室主任审核反馈,教学主任审核,共计21门),制作线上课程课表。
2月17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召集教研室全体老师视频会议,传达系里的教学要求。其他各教研室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开会研究制定了具体方案。
2月20日开学,全系老师打响了线上教学的攻关战。课前,教师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包括观看教学视频、参与讨论、阅读相应文献资料等;课中教师通过平台手机端APP发布PPT+教师直播授课,开展主题讨论、播放在线视频、案例分析、重难点讲解、答疑解惑、课堂测试、归纳总结等课堂活动;课后,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在线开展课后讨论、布置课后作业、开展线上、线下答疑等活动。把现在的线上教学,与学生返校的开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线上教学不能完成线下实践课的内容。2月20日线上教学开始后,个教研室都督办毕业生的论文撰写,教师通过“中国知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网络指导,疫情期间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文献。于2月28日,论文初稿交到教研室主任手里。
2月28日,19级一班学委马睿向当天没有课的陈老师请教教学体会。这是艺术与传媒系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调查。
系里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几个辅导员积极配合教师线上教学。这次线上教学,对老师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教学一段时间后,到底有哪些问题,于是辅导员就动员班长、学委调查老师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表现,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和情绪管理,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大面积的线上教学是个新事物,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网络课程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网速慢、电脑设备差、学生接收时可能停电、停网,需要老师灵活解决;网络课程的监督全面覆盖性比较差,要求学生的自觉性比较高,老师的实时监控有一定的难度。
当问及线上的老师管不管你们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9级2班学委李璇说:“现在老师教学可严了,课前在对分易上考勤,课中又是在QQ上提问,课后还查看笔记,比以前线下上课要严格得多了,老师们要多付出很多。”学生们的感觉是对的。在本次网络教学开展前期,系里老师积极响应学校的安排,结合互联网平台寻找各种能够实际监督和了解学生状况的方法和渠道,并研究出许多有用的方法分享出来,这些方法督促了学生和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他不在线上教学,就在线上备课”。这既是老师们的自嘲,也是学生对老师的赞誉。总之,老师总是“在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