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戴孟廷 全媒体记者刘德祥文/摄
面对陌生人的种种诱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能否经受住考验?16日,为检验孩子们的“防拐”能力,增强幼儿自身安全防护意识,KY.COM外语系的志愿者与昭明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拐演习”,演习结果大大出乎老师和家长们的预料:面对陌生人的玩具、零食等诱惑,许多小朋友把父母平日的叮嘱抛到了脑后,35名参与测试的小朋友中,被“拐”出校园的就有15名。
物质引诱更易“拐骗”孩子
“小朋友,我手机里的这个玩具熊谁想要啊?”“我想要。”“你跟阿姨出来一下好不好,阿姨带你买好多玩具。”“好!”昨日上午,记者在昭明幼儿园看到,短短几分钟,幼儿园里的一名小朋友就被志愿者引出校园,毫无防备地跟着她上了路边小汽车。
志愿者王凯当天成功“骗”走4名孩子。“一个小朋友跟我要蓝色的手表,我答应他后,他就跟我出来了。”王凯说,孩子们的表现让他吃惊,“以为他们会先问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但是孩子什么都没有问”。
当天的“演习”是在老师不作任何语言提示或不在场的情况下,由志愿者使出各种“道具”对小朋友们进行诱惑。记者现场看到,“骗子们”的道具主要有手机、玩具、零食等。从测试结果来看,最吸引孩子们的当属数码产品及玩具。
“防拐演习”引来家长热议
活动中,昭明幼儿园园长助理樊芳将“演习”过程的小视频发到家长群里,立刻引来家长讨论。
看到不少孩子轻易“中招”,被毫不费力地领出了幼儿园大门,一些家长们不免有些后怕。一位张姓家长告诉记者,在家经常会给孩子讲述一些安全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教育孩子注意陌生人,孩子们都回答得很好,但通过这次测试,他发现面对实际诱惑,很多孩子的防范心理还不强,很容易就被陌生人拐骗。
也有家长认为,家、幼儿园这些地方,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在校园进行这样的尝试,容易让孩子对身处环境产生不安全感。“孩子被拐骗的新闻不少,幼儿园通过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现实版的演练,让他们亲身经历,加深印象,值得肯定。”幼儿园孩子家长朱奶奶说。
樊芳说:“现实中,幼儿园不允许陌生人进入,孩子也不能单独离开。”樊芳认为,这一“演习”提醒家长和园方,不能只进行说教式教育,更应该进行情景模拟,增强教育效果。
相关链接:http://xfwb.hj.cn/Read.asp?NewsID=1317564